找到相关内容49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刷牙习惯与受戒戒体

    提出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”的“心性偈”。如此,我们则可期待“牙净则心净”,“心净则国土净”。希望大家能作好牙齿保健,不要等到牙齿坏光、掉光了,变成像“牙齿本无树,牙龈亦非...

    释惠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52763032.html
  • “心镜”考

    “心镜”考  孙昌武  《坛经》里分别记述在神秀和慧能名下的两个示法偈,神秀偈是:  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。时时勤拂拭,莫使有  尘埃。  慧能偈有二:  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无。佛性常清净,何处有  尘埃?  心是菩提树,身是明镜明镜本清净,何处染  尘埃?  两个偈分别利用“镜”喻表达了对立的禅观,一向做为区别南、北二宗观念的典型言论而被流传。中外前辈学者对之已做过精辟的论述,笔者亦曾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5463950.html
  • 佛教与中国古代诗歌

    、慧远、鸠摩罗什所作示法偈、喻道偈就属此类。而最有代表性的要数禅宗六祖慧能的示法偈。慧能本不识字,在听完神秀所作偈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,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”后,他口述一偈云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这种比喻贴切、新颖、生动、耐人寻味,且诗体与五言绝句已相去无几。正因为偈与诗极相近,故会说偈的僧人,作诗也就不难。   偈与诗的结合又促进了诗的通俗化。它自成一体,作...

    纳光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1666469.html
  • 佛教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吗?

    佛教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吗?  金易明  佛教主张,对于生态的问题,作为人而言,主要的是必须从人自身的心态上去寻求原因,只有心灵的改造,促进心态的改变,才能最终解决生态问题的困惑。因此,佛教主张只有充分准确揭示众生之真性,才能使众生通过修学,从戒入手,逐步通过以戒启定,以定发慧的次第,由“伏道”上升至“断道”,达到“心如明镜”的境界,明心见性,回归“真性”。这种觉悟的境界,世人有不信者,有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1766866.html
  • 陕西安康宁陕县古刹简介

    载:“在厅西六十里。”今为宁陕县皇冠乡六祖坪(鹿子坪)复兴寺。俗传禅宗北宗创始人神秀未显时,在此出家修行,后投五祖弘忍门下为上座,以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”一偈,表示对佛教...及“贤首□□所创”,所云当是华严宗为法顺创立,贤首法藏弘扬光大事宜,因此寺院修建时间无能考证。现寺庙已毁,惟留两株千年古柏。  石佛(明)  《宁陕厅志》载:“在厅北八里,俗名老母。”创建于明天启...

    李厚之 张会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51167668.html
  • 见护法师:禅绕人生 解缠许你三把钥匙

    :渐修法门(思惟修)、顿悟法门及如幻观。   渐修法门:   六祖坛经中神秀大师偈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碰到境界即要了知一切皆因缘果报,要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...社会、国家必定安详太平。   顿悟法门:   六祖偈曰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六祖大师的﹁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﹂即是顿悟法门,烦恼即菩提。例如:出门之时突然下雨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0176897.html
  • 话说曹洞宗

    话说曹洞宗  佛教曹洞宗源于禅宗,禅宗始创于南北朝,祖师为菩提达摩。初唐时传之五祖弘忍,分成南北两宗。原因是弘忍大弟子神秀之偈"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;时时勤拂拭,莫使有尘埃。"比不上春米行者慧能之偈"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无;佛性常清静,何处有尘埃?"弘忍将达摩的袈裟传给慧能,成为嗣法人,为免遭神秀迫害,慧能连夜南逃,陷居16年。武则天仪凤元年(676)在广州制旨寺得到印宗法师拥护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41279891.html
  • 佛教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吗?

         佛教主张,对于生态的问题,作为人而言,主要的是必须从人自身的心态上去寻求原因,只有心灵的改造,促进心态的改变,才能最终解决生态问题的困惑。因此,佛教主张只有充分准确揭示众生之真性,才能使众生通过修学,从戒入手,逐步通过以戒启定,以定发慧的次第,由“伏道”上升至“断道”,达到“心如明镜”的境界,明心见性,回归&...

    佚名

    环保|生态|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5250582597.html
  • 赏关中第一奇观彬县大佛 解千古之谜

    明镜”,高70米,为五层三檐六角攒尖顶式结构,是明嘉靖20年(公元1541年)重新修建的。大佛窟内有佛像1001尊,佛龛70余处。它的平面近似凸字型,横宽34米,进深18米,高24米。洞窟上部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朝圣|千古之谜|彬县大佛|道听途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12562284915.html
  • 冬季禅七法会——时时勤拂拭

    ,也有顿悟的法门。渐修法门就是神秀大师的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。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。”我们能够照此精神“时时勤拂拭”,打扫自己心境的尘埃,坚持不懈,努力前进,总有一天尘埃荡尽,光明显现,这就是所谓的渐悟法门。还有慧能大师顿悟的法门,那就是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如果一念能够与此法门相应,敢于直下承当自己就是佛,当下就是佛,当下就觉悟,永远觉悟,这就是顿悟法门。这两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5288691.html